在中国57位开国将领中,起义将领寥寥无几,提督董就是其中之一。董是国民党军队的将军,是我军通过绥远方式争取来的优秀将军。
“绥远法”就是在有意的条件下,保留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不动,也许大致不变,以便通过这种退让法,使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或接近我们。
当时,这部分国民党军队是按照束缚军的体制改编成束缚军的。事实上,在与我军作战的过程中,已经看到了董走向战争的趋势。
然而,蒋介石一再要求董向南京汇报,希望阻止他参战。但他的思想觉悟很高,毅然选择了战争起义,这也是他被毛主席认为是必奖之人的原因。
第一,坚决选择战争起义
1949年2月,蒋介石命令和他的国民党军官向西撤退,以配合先前的“两马”阻止被束缚的军队西进。不过,董和别人商量后,决定暂时维持现状。
即使要从西部撤出,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。其实,各方都明白,蒋介石的命令不过是要把董调离绥远。蒋介石见董不听调动后,停止支付绥远军政费用。
在多次索要费用未果后,知道自己别无选择。因为如果我去南京述职,下场只有一个,就是被蒋介石扣留。
这时,为了应付资金短缺的疑虑,和他的部下董进入了艰难的紧缩时期。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卓绝,董选择了走战争的道路,随后他签署了通电起义的战争决议。
虽然他已经决定走战争起义的道路,但还是要稳住蒋介石。于是,董派范哲贵代他向南京汇报,并要求蒋介石尽快在物资方面给予补偿。
于是,时机成熟时,组织了绥远战争起义的签字仪式。在仪式上,董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。他决定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,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。
1949年9月19日,由董等39人签名的战争起义成功电复。通电期间,董提到,我非常期待全国人民要求的战争场面,希望北方和平安宁。
与此同时,董还暗示他坚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,并将迅速启动民主政治的建立。1950年4月,董离京赴任,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。
董抵京后,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题为《绥远战争起义》的报告。毛主席了解后,高度评价了这个报告。
虽然此时董还不是中共党员,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加入中国共产党,这也是他在八十岁高龄仍坚持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次要原因。
二。为人民和国家而战,被授予将军军衔。
1950年,志愿军跨过鸭绿江,奔赴朝鲜,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。1951年9月9日,董率部渡过鸭绿江,进入朝鲜。
虽然前方志愿军面临着美国轰炸机的持续压制,但董指导下的部队超出了建设作战的义务,修建了机场、跑道等30多项附属工程。
鉴于这一贡献,朝鲜甚至授予董二级自由和独立勋章,整个第23军团因其罪行而受到奖励。回国后,第23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,董任第69军军长。
所有这些荣誉都归功于董的杰出奉献,这也成为他在1955年中将、上将军衔协商会议上得以提名上将军衔的次要原因。
虽然董在咨议会上被提名为大将军衔,但得到消息的董觉得自己的军衔偏高。他事先向当地军委反映了自己的意见,会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。
在董看来,我没有其他将军那么多的功勋。同时,他认为他的奉献精神不足以达到将军的军衔。再加上我是国民党军队的将军,他觉得不应该授予我将军军衔。
因此,要求地方把董降为中将军衔。不过,这只是董的一个想法。因为毛主席正在读董给的信,让杨成武转告董:
他是著名的起义将军。根据他的功绩、奉献和资历,他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。谁也不能贬低他的观点。这是党的政策。杨成武是共产党员,可以不授予上将军衔,而董必须授予上将军衔!
1955年9月27日,在国务院举行的授衔仪式上,董从毛主席和周总理手中接过了上将军衔奖章。在宣布证词时,董感谢毛主席对他的培养和教育。
在获得上将军衔后,董仍然没有忘记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,这是我默默作出的。早在第一次会见毛主席时,就有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想法。
不过,并不知道董到底能不能参加中共。对此,杨成武认为:毛主席找董谈话,是对提出更高的要求,希望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。
在得到杨成武的肯定答复后,董开始积极开展一系列入党准备工作,以求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他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并报告了自己的思想状况。
由于这个背景,要求董入党,这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。后来,先后三次递交入党申请,但由于种种原因,始终未获批准。
1982年,83岁的董觉得自己年纪大了,身体也大不如前,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,于是提交了第四次入党申请。
最后,的第四次入党请求被批准了。1982年12月13日,提前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亲自向董宣布了这个好消息:组织上同意让你参加中国共产党。
标签: